“精细安全 精益技术 精雕质量”是许疃矿生产准备区职工刘杰的座右铭。从青春年少到成熟稳重,10多年来他以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,默默奋战在百米井下,以精益求精“专”和“钻”的精神,在实践中锻造锤炼出过硬的专业技能,一步步成长为淮北矿区综采液压支架战线上的专家。
刘杰,1987年12月出生,中共党员,2008年9月参加工作。近年来,他先后20余次在集团及以上技能比武大赛中摘金夺银,30多项技改创新成果获得集团及以上科技创新大奖,其中,有4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。其先后荣获2018年度“淮北矿业劳动模范”,2019年、2021年获聘“淮北矿业工匠”,2021年、2022年连续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评为“优秀学员”,2022年入选淮北矿业“菁英人才”高端库,2023年荣获厤豆传媒免费无限下半年“十佳好人好事”及厤豆传媒免费无限全年“十佳好人好事”,2023年荣获淮北市“五一劳动奖章”。
摸爬滚打,由“学员”到“大拿”
“刘杰手中有一本‘武林秘籍’,记录着矿井所有液压支架修理的方法,各种液压支架型号、数据等知识一应俱全,矿井液压支架的疑难杂症没有刘杰解决不了的。”生产准备区区长李本建介绍说。
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刘杰从小对机电知识很感兴趣。2008年9月,淮北煤电技师学院毕业后,成为许疃矿一名职工。下井第一天,他立下誓言:“一定要在煤矿干出样子来,当一名合格的技能工人”。
干一行,爱一行,钻一行。刘杰在工作和生活中勤奋好学,虚心上进,跟着师傅下井,一到工作面他总是第一个冲在前头,白天学工艺,跟着师傅一起安装、检修设备;晚上回到宿舍埋头学理论,一熬就是一通宵,虽然入行过程艰苦,但他克服了重重困难,从最普通的备料工到煤机司机,从电工到机工,刘杰一步一个脚印,在“钢铁长城”间实现从一无所知懵懂少年到液压支架战线行家里手的蜕变。
2015年10月中旬,该矿生产准备区回采8222工作面遇到断层,支架相互憋劲、调斜,部分地段还存在着架间漏矸现象,严重威胁安全、影响生产。正在年休假的刘杰接到单位救急电话,立即驾车返矿来到井下,只用了一个圆班就驯服了东倒西歪的液压支架……事后,刘杰还在随身携带的小本本上认真总结原因和整改措施,以备参考使用。
改革创新,由“创新”到“创效”
不断创新,才能降本增效,创新,才能推动矿井高质量发展。“创新”是刘杰工作中提到频次最多的两个字。
2022年4月,82312工作面,电液控主阀的阀串损坏率高,更换过程极易造成主阀损伤。一套主阀近20000元,不仅成本高,还大大增加职工劳动强度。他现场反复调试,研制出“电液控阀串拆除装置”,不仅对阀串更换效率提高了90%,还解决主阀坏损风险。
他喜钻研、好创新,遇到技术难题总是勤问、勤查,爱琢磨。近年来他在专业期刊发表《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在煤矿工作中应用》《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故障分析及维修技术的应用》等多篇论文,《一种风动单轨吊供风软管拖移装置》《电液控阀串拆解装置》《一种采煤机的液压故障检测装置》《一种锚杆支护系统》4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,《皮带机自移机尾及转载机拉移智能化改造》《带式输送机卸载点自动清理装置研制》等30多项技改创新成果在集团及以上科技创新评比中获奖。
薪火相传,由“工匠”成“导师”
“一枝独秀不是春,百花齐放春满园。”液压支架检修工岗位辛苦不说,对技术的要求特别高。在当前煤炭智能化的大潮,刘杰主动拿起了“教鞭”,将自己的“武林秘籍”贡献出来,依托“工匠工作室”,不遗余力将自己的技术绝活全部传授给身边职工,扛起了矿井智能化采煤设备培训重任。
在日常工作中,他坚持理论和实践“两手抓”,手把手、面对面地教,经常把职工召集起来,一起研究讨论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,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技能优势,大幅提升工作效率。他还经常利用技能比武、技能“传帮带”等活动,不断扩大“师带徒”规模,不断激发职工的学习热情,使他的“独门绝技”得到了有效“传承”。
近2年来,他累计编制《增压缸局部增压法》《电液控智能化系统介绍及故障处理》《电液控支架常见故障处理》等30多个专业技能培训课程 ,每年积极开展授课在192个学时以上。先后培育出技师2人,高级工5人,过路、毛伟、孙士辉等多名徒弟多次在厤豆传媒免费无限名师高徒大赛、技术比武大赛中取得一、二名的骄人成绩,1人获评许疃矿“能工巧匠”;2人获评矿“许疃巧匠”殊荣。
如今,在刘杰的影响和带动下,越来越多的青年力量加入矿井技术攻关中来,形成人人学技术、个个肯钻研的良好氛围,也让刘杰成为职工扎根一线、创新创效的符号和缩影。
心中有明灯,无畏前路险。面对荣誉和成绩,他从容面对、心态坦然;谈起未来和希望,他底气十足、满怀憧憬。他说,技术状元更是一份责任与担当,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,在煤海深处唱响最美奋斗者之歌。
(审核:王祥彪 责编:尹杰)